在8月30日的一场“苏超”第10轮比赛中,常州队在客场与泰州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最终以1-1的比分握手言和。在这场比赛中,新秀黄紫昌完成了他的“苏超”首秀,并且通过一次精彩的点球破门,为比赛增添了更多看点。
《扬子晚报》对此进行了详尽的报道。文章指出,“苏超”联赛独特的模式——无外援、无天价转会费,使得联赛更加注重竞技本身。这种模式不仅为联赛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像黄紫昌这样的球员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一背景下,黄紫昌的登场自然水到渠成,得到了球迷们的热烈欢迎和认可。
该报道进一步解释了“苏超”接纳黄紫昌的底气所在。这背后有着明确的规则支撑,比如2025年“苏超”竞赛规程中明确规定现役职业球员需满足户籍、学籍或连续3年居留条件,每队限报3人。这一规则不仅公平公正,对所有球队一视同仁,而且为比赛搭建了一个标准化的竞技场。
对于黄紫昌而言,他从小在常州求学,从校园球员一步步成长为职业选手,他的身份证属地和长期学籍完美契合这一准入要求。他的加入不仅符合规则,更是他个人成长经历和情感归属的体现。他在比赛中的职业表现和与儿时伙伴的默契配合,让球迷们看到了足球最本真的模样——与商业价值无关,只关于对足球的热爱和归属感。
该报道还认为,“苏超”联赛的魅力正体现在像黄紫昌这样的球员身上。他们的加入既展现了职业球员的功底,又融入了本土球队的协作精神。与此同时,南通队凭借青训稳居联赛前列,南京队依靠新老组合驰骋赛场等景象,都证明了“苏超”联赛的激情源于对足球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拼搏,而非商业包装。
总之,规则守护了比赛的公平,情怀温暖了赛场,热爱消弭了分歧。黄紫昌在“苏超”的登场所引发的欢呼,本质上是人们对“纯粹足球”的集体共鸣。在足球场上,只要有奔跑、有热爱、有回家的感觉,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