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强化外籍裁判引进,焦点战全用洋哨。

  • 时间:2025-08-29 09:50:00|
  • 来源:24直播网

**中国足协公布2025赛季裁判评议结果**

在8月27日晚,中国足协通过官方渠道,公布了2025赛季第二十四期裁判评议结果。此次评议涉及8个判例,其中两例直接关联中超赛事的错漏判情况,严重影响了相关场次的比赛结果和公平竞争原则。随着本赛季中超联赛逐渐进入收官阶段,各队的竞争愈发激烈,关于争议判罚的讨论也日益频繁。

中国足协深知,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任何一次的错判、漏判都可能对比赛的胜负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中国足协正采取各类措施以完善赛事执法工作。其中之一便是增加外籍裁判员的执法场次。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提高比赛的公正性,也是为了平复俱乐部和球迷因争议判罚而产生的情绪。

在即将到来的本周末,中超第23轮的两场焦点赛事——成都蓉城主场迎战上海海港,以及山东泰山主场对阵北京国安的比赛,都将可能由外籍裁判员主持。其中,新加坡籍的塔基和约旦籍的马哈德迈将分别担任这两场比赛的主裁判。这是本赛季中超首次在同一轮次中启用两名外籍裁判员。

在评议的案例中,有6例来自中超联赛。其中两场比赛——第22轮长春亚泰主场对深圳新鹏城,以及第23轮浙江队主场对天津津门虎的比赛,都有错漏判的情况发生。如在亚泰与新鹏城的比赛中,亚泰外援的进球因一次未被判罚的犯规而被认定为无效。而在浙江队与津门虎的比赛中,应出示红牌的严重犯规却被漏判。这些情况都直接影响了比赛的公平性和各队的胜负。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足协近期加大了对外籍裁判员的“借用”力度。泰国籍、新加坡籍以及约旦籍的国际级裁判员已受邀来华,参与部分中超比赛的执法工作。这显示出中国足协对于提升联赛裁判水平的决心和行动。

虽然外籍裁判员的加入可以增加比赛的公正性,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外籍裁判员也并非万能之策。他们的出现同样不能完全避免错漏判的情况发生。因此,中国足协仍需在加强外籍裁判员引入的同时,注重本土裁判员的培养和提高。马宁、傅明等本土优秀裁判员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已经证明了中国裁判的实力。

然而,国内职业足球裁判员整体上仍需面临更新换代的挑战。近年来,虽然有多名新的裁判员出现在各级职业足球联赛的赛场,但争议判罚仍不时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土裁判员的受信任度。因此,俱乐部和球迷有时会发出邀请外籍裁判员执法的呼声。

综上所述,中国足球在追求公正、公平竞赛的路上仍需努力。无论是加强外籍裁判员的引入,还是提高本土裁判员的执法水平,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场比赛都能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真正体现出竞技体育的精神和价值。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赧

编辑/王帆

(注:以上内容根据原文进行了适当扩展和改写,但保持了原文的核心信息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