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禹
“苏超”和“浙BA”两场城市业余赛事,竟然演变成了一场现象级的传播盛宴,这在赛事开赛之前是所有人都无法预料的。从持续热门的赛事话题,到南京主场对阵盐城时现场观众人数创下纪录,再到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浙BA”,这两大赛事缔造了一段国内业余赛事的神话,成功打造了群众文体IP的范例。
江苏、浙江广电以超前的眼光和敢于破局的勇气,采用了赛事直播、短视频、图文、评论、深度报道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呈现了赛事的创新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他们不仅深度挖掘了“苏超”和“浙BA”背后的故事,还成功地把握住了这场流量盛宴的机遇,成为其中的最大受益者。
作为东道主,江苏、浙江广电在面对不可知的地方赛事时,展现出了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将此次的赛事报道作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试金石和磨刀石,这离不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要领导的亲自指导和部署。
江苏台集全台之力,将荔枝新闻打造成深耕江苏、面向全国的传播平台。这一改革以新闻为牵引,成为全面探索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的重要抓手。在“苏超”报道中,江苏广电主要领导亲自牵头,组建了包括新闻、卫视、体育、技术在内的数百人团队,为全国数十家家媒体平台提供高质量的比赛直播信号。
浙江广电同样由主要领导牵头,集合多渠道采编力量,采用多元化的报道方式,迅速抬升了赛事的传播热度和声势。他们注重柔性化表达,紧扣赛事热点,制作融入地方文化符号、城市特色、美食旅游等元素的图文、短视频,实现了从信息传递到精神共鸣的升维。
在内容创新的层面,江苏、浙江广电以多维视角激活赛事魅力,深入挖掘赛事背后的故事。江苏广电推出了一系列特别直播节目,火爆全媒体平台。相关话题频频登上全国热搜,构建起文字、图片、视频的全媒矩阵。浙江广电则以全媒报道不断拉升“浙BA”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江苏广电积极深耕“苏超+”内容体系,以赛事为纽带,激活了江苏13个设区市的宣传势能。而浙江广电则依托剧综资源和创意能力,通过设置篮球游戏任务等节目形式,助推赛事破壁出圈。
技术赋能内容传播,大小屏联动打造沉浸式体验是推动这两个赛事出圈的重要推动力。江苏广电通过大小屏联动策略,精准覆盖多元收视场景。浙江广电则围绕赛事展开立体式传播,创制打造了一批爆款作品。
江苏、浙江广电的传播案例为主流媒体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他们超越单一媒体属性,向“内容聚合+传播连接+服务枢纽”的生态型媒体转型,积极围绕热点主题探索“季播爆款+长线运营”的常年IP孵化。他们以地域文化资源为基底,生产连接观众文化记忆的原创内容;关注与市民衣食住行相关的社会热点,加强与受众互动;通过真实故事和情感互动引发共情。
总的来说,“苏超”和“浙BA”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的胜利,更是江苏、浙江广电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道路上的一次成功尝试。他们以创新的方式呈现了赛事的魅力和价值,为其他媒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