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0日这个夜晚,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战火再次燃烧,第七轮的较量在常州队与徐州队之间展开。这场比赛被球迷们戏称为“苏南小透明”与“苏北劲旅”的对决,最终以常州队的0∶2失利告终。
尽管赛场上的常州队未能取得胜利,但在另一条赛道上,他们却展现出了耀眼的成绩。通过独特的营销策略和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常州再次成为了苏超话题的焦点。
在这场比赛中,常州队的表现可谓不尽如人意。七轮比赛下来,他们一球未进,积分榜上垫底,稳坐“十三妹”的位置。与徐州队的对决中,对方在上半场第8分26秒和第25分钟连续破门,将比分锁定为2∶0。尽管现场观众热情高涨,呼声此起彼伏,希望“进一球”,但常州队的进攻端始终未能找到突破口。
然而,这并不影响常州在其他方面的出色表现。社交平台上,“常州笔画保卫战”的话题阅读量破亿,网友们设计出各种有趣的表情包,线下也推出了相应的互动游戏和特色美食。这种“官方玩梗,全民接招”的模式让常州在赛事失利中收获了远超赢球的关注度。
常州文旅部门敏锐地捕捉到了赛事的热度,并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他们针对徐州球迷推出了“五免三减半”政策,包括免费游览景点、免费乘坐特色交通工具、免费体验新能源项目、免费参观特色场馆以及享受餐饮、住宿等消费的五折至七五折优惠。这一政策迅速引发了讨论,许多徐州球迷组团来到常州观赛。
赛事的流量效应不仅体现在观赛人数上,更拉动了多业态消费。在第七轮比赛期间,常州恐龙园周边的酒店入住率同比激增了300%,银丝面馆的单日营业额也突破了10万元。此外,以足球为纽带,常州构建了从门票到住宿的消费闭环,成功将赛场流量转化为文旅增量。
常州的文旅创新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多年深耕的成果。从打造中华恐龙园这一“无中生有”的景点开始,到推出“青春乐都”音乐IP,再到如今将苏超流量转化为消费场景,常州始终以IP化思维运营城市。这种将单一景点升级为城市文化符号的能力为常州赢得了“最会玩IP的苏南城市”称号。
苏超联赛的价值远不止于90分钟的赛场角逐。当13支城市代表队在绿茵场上激烈拼杀时场下的城市也在以足球为支点撬动文旅、产业、投资的全面升级。“苏超”的商业价值正在快速释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赞助商参与其中覆盖金融保险、科技平台、汽车服务等九大领域。
更值得一提的是苏超衍生出的“赛事+产业”新模式。例如盐城主场迎来了一支深圳后援团他们在观赛之余实地考察当地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并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南京则将球场变为城市推介会通过赛事吸引投资和人才。这样的模式正在江苏多地得到实践和推广成为城市更新的催化剂。
苏超的成功源于其赛事质量与观赏性的兼备深度融合地方特色的文旅大礼包的推出以及通过线上线下整合城市资源打造多元消费场景的能力。业内人士认为苏超不仅是一个竞技舞台更是城市品牌塑造和经济转型的超级入口。
记者潘洁编辑潘晟报道此篇报道旨在展现苏超联赛的魅力和影响力以及常州等城市的创新实践和文旅融合的成果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体育赛事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