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两个月苏超报道纪实

  • 时间:2025-07-09 09:22:00|
  • 来源:24直播网

7月6日,镇江队与泰州队之间的“苏超”比赛在镇江体育会展中心体育场落下帷幕。这场比赛的到场人数高达30067人,几乎达到了这座体育场的极限容量。除了演出大屏背后的区域,主办方已经开放了所有的座位,且全部被热情的观众填满。若想在未来的比赛中再创人数新高,要么撤去演出大屏腾出更多空间,要么只能通过销售“站票”来满足更多球迷的观赛需求。

回溯到两个月前的5月10日,“苏超”揭幕战在此地打响,当时这场比赛还是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名义进行。尽管当时规格颇高,请来了中超金哨马宁担任主裁判,十三支球队的队徽也齐亮相,到场人数虽达1.7万人,但外界关注度并不算高。许多人认为参赛的都是业余球员,水平较低,只是凑热闹而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超”逐渐走红。赛事的火爆程度从场地要求2000个坐席,到有队伍将主场迁移至更大规模的场地,如奥体中心。每支队伍的报名人数也相当宽裕,因为参赛的几乎都是业余球员,周末有空时便可轮换上场。门票从“难抢”到“一票难求”,再到“非常非常难抢”,这显示了赛事的火爆程度与日俱增。

那场雨夜的南京队对阵无锡队的比赛更是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尽管下着雨,但球迷们的热情丝毫不减,有人戏称“馆外的树都要卖站票了!”这一轮比赛后,“苏超”算是彻底“破圈”了。很多人开始四处找关系“找票”,甚至平时不关注足球的人也开始询问是否有票。他们回答说:“因为火了,所以想去看看。”

两个月的时间里,“苏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月底在镇江的主场赛事到场人数依然能达到1.6万,这说明了赛事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而到了7月6日,这一数字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除了水平的逐渐提高外,各队都开始更加努力地训练,从一周两练增加到一日两练。有半开玩笑半当真的人说,如果赛场集锦能够以1.2倍速播放,那么比赛的观赏性将与五大联赛不相上下。

江苏的地域文化也是“苏超”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江苏人报地名时能精确到县,这体现了江苏人的地域认同感。足球作为一个能代表地域存在的运动,在江苏有着特殊的地位。主办方江苏省足球协会为“苏超”定下的口号“城市荣耀,绿茵争锋”以及比赛的“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都充分激发了13个城市各自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城市荣誉感。

如今,“苏超”的到来使得全民抢票的狂欢变得有周期性。这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成了人们旅游、消费的一个新由头。各地政府和文旅机构也借着“苏超”的东风推出了各种“引流”活动,放出了货真价实的“大招”。体育与文旅的完美结合,更是为“苏超”放出了更大的招数。这种多赢的局面被一再放大,“苏超”作为一项民心赛事,已经在江苏下成了一盘大棋。

每个人眼中的“苏超”都有所不同:它是展示自我的舞台,是天然的热度制造机……两个月前,谁也没有想到“苏超”会有今天的火爆程度。而现在我们也很难预料两个月后的“苏超”会是什么样子,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值得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