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酷暑季节,苏超联赛的热度如同高温一般持续不减。最近两轮比赛,昆山奥体中心和南京奥体中心分别创下了惊人的43617人和60396人的上座率纪录,球迷们的热情可见一斑。同时,南通队与盐城队的争夺战愈演愈烈,而常州队也在苏超的赛场上终于拿到了宝贵的第一分。这样的全方位热度让苏超成为了今年社交媒体上的流量担当。
然而,在这股热潮中,也不乏一些声音将苏超与国足、中超进行对比。这样的流量,虽然能带来一时的关注,但长远来看,对于苏超的发展并不利。职业球员是否应该参加苏超比赛,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苏超报名的球员中,不乏名气较大的球员,如曾经的国脚黄紫昌。根据报名规则,他可以代表常州队出战。尽管常州队遭遇了五连败且一球未进,黄紫昌目前更多地扮演着“吉祥物”的角色,但他的存在无疑为球队增添了更多的话题性。然而,职业球员是否能出场比赛,其实还是由所效力俱乐部说了算。苏超球队要让职业球员出场,必须征得球员所在俱乐部的同意。
比如扬州队门将李新宇,他是苏州东吴队的二门,本赛季中甲联赛中也有过出色表现。他在一场比赛中完成了12次扑救,帮助球队拿到了平局。他的表现得到了球迷们的大力赞扬,这也显示出苏超联赛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然而,苏超也出现了职业球员私自参赛的现象。例如,目前效力于申花U21队的温竹新,在未经申花俱乐部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参加了盐城队的比赛。虽然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但这种行为还是引起了申花俱乐部的严肃处理。这样的情况也引发了关于职业球员参赛权益和俱乐部利益的思考。
在苏超的热点中,有些媒体拿苏超球员的防守策略与国足队长吴曦的“躲球”进行对比。然而,足球比赛中的防守策略千变万化,不能简单地以一概全。这种做法已经违反了互联网传播的规范。苏超的足球很纯粹,这也是许多球迷喜欢它的原因。而中国足球尤其是国足在社交媒体上常常成为民众“吐槽”的对象。因此,只要贬低国足抬高苏超,就能引发大量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苏超应该和这种“黑流量”切割开来。拿苏超和职业足球做对比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该看到苏超中的归属感和拼劲。以江苏职业联赛最著名的俱乐部江苏队为例,这支球队征战职业联赛主场常设在南京,对于其他城市的球迷来说,归属感的确远不及苏超中自己家乡的队伍。然而,职业联赛中其他城市的球队也有中甲、中乙球队,上座率却远远不及苏超。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至于拼劲,它是胜负欲的延伸。在关注苏超的人群中,非传统球迷群体占比近八成。他们更多是在享受看比赛的乐趣,而不是过于纠结比赛的输赢。然而在职业足球和国足中,比赛结果几乎成为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当球迷内心期待值未能满足时,各种不满便容易产生。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片面地以拼劲来评价国足。就像刚刚结束的世预赛18强赛中,朱辰杰、胡荷韬等国脚都曾在比赛中拼尽全力导致受伤。几乎每一场比赛的最后阶段,都有球员拼到抽筋。所以,要说国足很菜也没毛病,但说不拼却并不客观。足球可以很纯粹,但它一定不会简单。它需要的是全面的发展、科学的训练以及球员们的拼搏精神。
总之,苏超联赛的发展需要的是健康、积极的氛围和球迷们的支持。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比赛结果和球员表现,尊重每一支球队和每一位球员的努力。同时,也希望国足能够吸取经验教训不断进步为球迷们带来更多精彩的比赛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