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曾经的国足明星球员,如今已全身心投入到青少年足球训练事业中。在国足结束世预赛的激烈角逐后,他再次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的看法。
杨旭认为,中国的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在3至12岁的年龄段,对于个人能力的培养方面,与日本相比显得不够细致入微。而在12至18岁的阶段,与欧洲的球员相比,在身体对抗能力和攻防转换的高强度能力上,又稍显不足。这反映出我们的训练方法和比赛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
从孩提时代开始,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中国的青少年足球往往在一种无压力的环境下进行。这导致了他们在技术、战术方面的学习上缺乏挑战和竞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训练体系中缺乏对无球跑位这样关键技能的培养。这直接影响到球员长大后与日本、欧洲等高水平球员的竞争能力。因此,杨旭认为,要完善整个中国足球的青少年训练体系,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球员通过学习和实践,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带回来,逐步完善。
虽然从表面上看,中国的青少年足球训练似乎围绕比赛制定了许多针对性的策略和训练方法,整体和个人能力看起来是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但深入分析后发现,我们的个人能力没有日本球员那么精细,身体条件也没有欧洲球员那么好,比赛能力更没有西班牙球员那么强。杨旭认为,当前国内青少年足球训练的首要任务是完善个人能力等基础技能。
在杨旭看来,青少年足球训练应该根据年龄阶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十一二岁之前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基础技能的训练,之后则逐渐转向整体战术和比赛能力的培养。然而,中国在青少年足球训练上似乎有些急于求成,过早地引入了成年人的比赛方法和战术。这导致许多球员在十七八岁时,当他们真正理解这些方法和战术时,已经后继乏力。
在高强度的比赛中,我们的球员常常面临停球、控球、出球能力的挑战。这些基本技能的缺乏使得他们在洲际比赛中显得特别狼狈,更不用说在五大联赛中站稳脚跟了。因此,杨旭总结说,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缺乏高强度的比赛节奏、压迫式逼抢、持续快速的攻防转换、无球跑位交叉轮转等实战训练。此外,球员的精湛个人变向、突破能力,以及领先世界的身体条件和足球理解也是我们所缺乏的。
除了青训的问题外,国足的表现也一直备受关注。最近国足以1-0的成绩战胜了巴林队。然而,在赛后的发布会上,教练伊万并没有提及自己是否会下课。演员潘粤明在网上发文批评道:“有个教练装傻充愣不辞职,你还指望他能拯救中国足球?”这反映出中国足球所面临的挑战远不止青训问题那么简单。
从青训体系的角度看,内部问题主要在于规划不当。孩子们在应该重点培养个人技术和球感的阶段,却被过早地引入了团队战术和比赛套路。这就像盖房子时没有打好地基就急于砌墙一样,是无法建造出稳固的房子的。此外,训练方法也存在问题。没有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压力,孩子们在真正面对对手逼抢时往往不知所措。
从外部因素来看,中国的足球氛围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国外从小孩开始就注重足球的培养和锻炼机会多样,而我们这里孩子的踢球机会相对较少、场地设施也不多。同时家长往往担心踢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太支持。因此要发展青训确实困难重重。
关于潘粤明批评伊万的事件也反映了球迷对国足现状的不满和期待。作为教练伊万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执教方式以改变国足的现状否则下次可能还会被更多人批评和质疑。总之中国足球要想取得长足进步需要从青训到职业联赛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