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北京青年报》发布消息称,北京国安队已完成了在修葺一新的聚加基地的搬迁,并开始了休整一周后的首次训练。这次搬迁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转移,更是俱乐部对于未来训练和发展蓝图的重新规划。
国安俱乐部总经理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新基地的设施已经相对完善,但这只是球队目前租赁的基地,距离俱乐部对于基地文化属性及社会公益属性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相较于过去四年的高鑫基地,聚加基地有着更为丰富的场地资源。这里不仅设有标准11人制的天然草场地和人造草场地,供一线队和梯队常年训练使用,还细分了不同规模的场地,以适应各年龄段梯队的需求。
聚加基地不仅为国安的4支队伍提供了球员宿舍、更衣室、理疗室、餐厅、会议室等基础生活设施,俱乐部还根据新基地的特点,重新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这一制度从生活、设施、训练器材、球队装备到安全保障等各个角度出发,旨在约束球员、教练员和员工,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才产出与基地品牌的双重提升。
然而,尽管聚加基地的设施已经相当完备,但国安俱乐部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根据俱乐部的理念,球队的基地水平应当与工体主场相匹配。目前,聚加基地虽能满足部分梯队的使用,但场地数量仍有待增加。此外,尽管基础设施已经可以满足训练生活的需求,但空间上的局限仍然明显,难以完全发挥基地的文化和社会公益功能。
北京国安队深知其训练基地不仅需要满足球队的训练和生活需求,更要与首都的地位相匹配。因此,基地的建立不仅要推动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发展,还要更好地传播足球文化,承担起更为广泛的社会责任。未来,国安俱乐部将继续努力,争取在聚加基地实现更多突破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