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罗尼莫·克劳德米尔·巴雷托,这个名字或许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但如果我们用“卡考”这个绰号来代替,许多热衷足球的球迷就会立刻回想起这位曾经被归化的前德国国脚。
卡考对这个绰号情有独钟,这背后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在葡萄牙语中,“Cacau”意为“制作巧克力的可可”。从小便对巧克力痴迷的他,拒绝了使用克劳德米尔这个名字,而是希望人们称他为“卡考德米尔”。这个名字的转变,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认同的追求。
卡考出生在圣保罗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童年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光彩照人。他的父亲在矿场工作,薪资微薄,而且常常以酒鬼的形象出现在家庭中,最终离家出走。母亲为了养活三个孩子,不得不独自在一家工厂做清洁工。尽管生活艰难,但卡考却对足球充满了热情。
尽管他热爱足球,但在大多数时间里,他都需要通过摆摊卖汽水或者去工厂当童工来贴补家用。然而,他的母亲看到了他身上的足球天赋,并鼓励他通过足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卡考立志要成为巴西足坛的偶像。
他加入了帕尔梅拉斯青训营,然而一开始并未被青训教练看好。然而,在街头的足球场上,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而这种快乐被一位球探看中。于是,18岁的卡考开始了他的留洋之路。
虽然他并没有经过完整的系统训练,但对他来说,“走出去”是改变自己贫苦生活的第一步。他先后试训于拜仁慕尼黑、慕尼黑1860和翁特哈兴等俱乐部,最终选择了第五级别的俱乐部Tuerk Guecue。对于别人来说,这可能不是一个值得提及的话题,但对于卡考而言,这是他唯一的出路。
在这里,他磨练了球技,学习了德语。2001年,20岁的卡考被纽伦堡看中,他在德甲的首次亮相就以梅开二度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的出色表现让德国足坛对这位巴西异乡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也有人质疑他的成就只是昙花一现。但卡考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这些质疑。他在斯图加特的11个赛季中,贡献了109粒进球和46次助攻,并帮助球队捧得了德甲冠军。他的速度快,射术精湛,外界对他的评价高度统一。
勒夫甚至将他形容为“符合德国足球的气质”。他的职业生涯充满了亮点,包括完成帽子戏法、被比作“新埃尔顿”、为斯图加特清除夺冠障碍立下大功、以及在欧冠对阵巴萨时首开纪录等。
2009年,28岁的卡考加入了德国籍,并入选了德国国家队。他参加了南非世界杯,并收获了进球。他的梦想成真,让德国媒体感叹不已:“当年背着桑巴行囊的小子居然成为了德国国脚。”
退役后,卡考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他收到了巴登符腾堡州荣誉勋章,并在担任德足协移民事务专员期间,特别是为儿童所做的工作而受到表彰。他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说:“我的童年并不轻松,我要依靠其他人的帮助。我知道人们受到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卡考已经成为了足球界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足球运动员的奋斗史,更是一个普通人通过努力和坚持改变命运的故事。